十条服务器定期维护必做检查

技术教程 11评选

很多运维朋友觉得“服务器没报错就不用管”,其实这种想法很容易出问题——小故障不及时处理,可能会变成死机、丢数据的大麻烦。今天11评选整理了一份超实用的服务器定期维护检查清单,从硬件检查到灾难恢复,10大核心任务全覆盖,每个步骤都附实操细节,不管是Linux还是Windows服务器,照着做就能大幅降低故障风险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。

一、硬件检查:先确保“物理健康”,别忽视小细节

服务器的硬件是基础,哪怕一个风扇坏了,都可能导致过热死机,检查时要盯紧这些点:

  • 1. 检查关键硬件状态

    电源:看电源指示灯(正常是绿灯常亮,闪烁或红灯说明电源故障,要及时更换);
    风扇:听有没有异响(比如滋滋声、卡顿声,可能是积灰或轴承磨损,要拆下来清理或换风扇);
    硬盘:看硬盘指示灯(稳定绿灯正常,频繁闪烁红灯可能是坏道前兆,用磁盘检测工具进一步排查)。

  • 2. 确认硬件连接

    检查网线、电源线、硬盘数据线有没有松动(比如服务器移动后,网线可能没插紧,导致网络断连);
    外接设备(如U盘、移动硬盘)别长期插在服务器上,避免占用接口或引发安全风险。

二、软件更新:及时打补丁,别让漏洞成“后门”

系统和软件的漏洞是黑客入侵的主要途径,更新不能偷懒,分两步做:

  • 1. 操作系统更新

    Linux系统:用命令查补丁(CentOS用yum check-update,Ubuntu用apt list --upgradable),确认后执行yum update -yapt upgrade -y安装;
    Windows Server:打开“设置-更新和安全-Windows更新”,勾选“包括可选更新”,重点装安全补丁(标有“安全更新”的优先)。

  • 2. 应用程序更新

    常用软件如MySQL、Nginx、Apache,要去官网确认最新稳定版(别更测试版,可能有bug);
    比如MySQL更新后,要重启服务并检查数据库是否正常连接,避免更新导致服务中断。

三、备份和恢复:数据丢了才慌?提前做好这两步

数据是服务器的核心,备份不仅要做,还要确保能恢复,关键在“频率”和“测试”:

  • 1. 定期备份数据

    备份频率:核心业务数据(如电商订单、用户信息)建议“每天增量备份+每周全量备份”;普通数据(如日志、非关键文件)可每周全量备份;
    备份位置:别只存在本地,最好同步到云存储(如阿里云OSS、腾讯云COS)或备用服务器,避免本地硬盘坏了一起丢。

  • 2. 测试恢复效果

    别在生产环境测试!找个备用服务器,把备份数据还原,检查是否完整(比如数据库表能不能打开、文件能不能正常读取、程序能不能正常运行);
    记录恢复时间,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在1-2小时内恢复核心业务,避免长时间断服。

四、性能监控:找出“隐形瓶颈”,别等卡了才优化

服务器变慢不是突然的,通过监控能提前发现问题,重点看3个指标:

  • 1. 用工具跟踪性能

    Linux:用top实时看CPU和内存(按“P”按CPU排序,“M”按内存排序),df -h看磁盘空间;也可以装Zabbix、Nagios等工具,设置阈值告警(比如CPU超80%发提醒);
    Windows:打开“任务管理器-性能”,看CPU使用率(长期超80%要查占用高的进程)、内存使用率(超90%可能需要加内存)、磁盘空间(系统盘剩余低于20%要清理)。

  • 2. 分析并优化

    CPU高:排查是不是有异常进程(比如挖矿程序、死循环脚本),直接结束并查来源;
    内存满:关闭不用的服务(如没用到的FTP服务、数据库备份服务),或升级内存;
    磁盘满:删除过期日志、临时文件,把大文件(如备份文件)转移到其他存储。

五、安全性检查:多道“防线”,挡住黑客和恶意软件

服务器安全要“防患于未然”,重点做3件事:

  • 1. 检查安全配置

    防火墙:Linux的iptables、Windows的高级防火墙,要关闭不必要的端口(比如没用到的3389远程端口、22SSH端口,只给需要的IP开放);
    访问控制:检查用户权限(比如普通用户别给root权限,删除长期不用的账号,避免被冒用)。

  • 2. 扫描恶意软件

    Linux用ClamAV(执行clamscan -r /全盘扫描,发现病毒按提示删除);
    Windows Server用“Windows Defender”或专业杀毒软件,每周至少扫一次,重点查系统盘和常用软件目录。

六、日志审查:从日志里找“异常信号”,别等出问题才看

日志是服务器的“黑匣子”,能帮你发现隐藏的问题,重点看这些日志:

  • 1. 查系统日志

    Linux:/var/log/messages看系统错误(比如硬件故障、服务启动失败),/var/log/secure看登录记录(比如多次登录失败,可能是被暴力破解,要加强密码复杂度或加IP白名单);
    Windows:打开“事件查看器-Windows日志”,筛选“错误”“警告”级别的日志(比如“服务启动失败”“磁盘错误”,要及时处理)。

  • 2. 调整配置或纠错

    比如日志显示“Nginx服务启动失败”,要查配置文件有没有语法错误;
    发现异地IP频繁登录,要立即改密码,并限制登录IP(比如只允许公司IP登录)。

七、清理和维护:给服务器“减重”,跑得更快

服务器用久了会积累垃圾文件,定期清理能提升性能,重点做两点:

  • 1. 清理无用文件

    Linux:删除/tmp目录下过期文件(比如超过7天的临时文件),用rm -rf /tmp/*(注意别删错,最好先看目录内容);
    Windows:删除C:\Windows\TempC:\Users\用户名\AppData\Local\Temp下的文件,卸载不用的软件(通过“控制面板-程序卸载”)。

  • 2. 优化数据库

    MySQL:用OPTIMIZE TABLE 表名整理碎片(比如用户表、订单表,碎片多会变慢),或通过phpMyAdmin的“优化表”功能;
    SQL Server:用“数据库优化顾问”分析并优化查询语句,提升执行效率。

八、网络连接:确保“通路顺畅”,别让网络拖后腿

网络断连会直接影响业务,检查时要“内外兼顾”:

  • 1. 检查本地网络状态

    看网卡是否正常:Linux用ip addr看有没有分配IP,Windows在“网络连接”里看网卡是否“已启用”,没IP要检查DHCP或手动配置;
    测内网连通性:ping网关(比如ping 192.168.1.1),丢包率超1%说明内网有问题,要查交换机或网线。

  • 2. 测试外网连通性

    ping外网域名(比如ping baidu.com),看延迟(国内服务器延迟超100ms要查线路,比如是不是被限速或路由绕路);
    traceroute(Linux)或tracert(Windows)查路由节点,看有没有卡顿的跳数。

九、灾难恢复计划:别等宕机了才慌,提前演练

灾难恢复不是“纸上谈兵”,要落地到计划和演练:

  • 1. 完善灾难恢复计划

    明确故障场景(比如服务器宕机、数据丢失、网络中断),每个场景写清恢复步骤(比如宕机后,先启动备用服务器,再恢复数据);
    更新联系人名单:包括运维、开发、服务器服务商对接人,电话要随时能打通,避免紧急时找不到人。

  • 2. 定期演练

    每季度至少演练一次,比如模拟“服务器突然宕机”,按计划操作,看能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恢复(核心业务建议1小时内);
    演练后总结问题,比如恢复步骤太复杂,就简化流程;备用服务器性能不够,就升级配置。

十、文档记录:维护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记下来方便后续

好的文档能帮你避免重复踩坑,也方便交接,要记这两点:

  • 1. 记录维护细节

    用模板记录:维护日期、执行人、任务项、结果(比如“2024-10-10,张三,更新Linux内核补丁,成功;清理/tmp目录,释放5GB空间”);
    遇到的问题也要记(比如“更新Nginx后服务启动失败,原因是配置文件语法错误,已修改”)。

  • 2. 更新维护手册

    比如换了备份工具,要把新的操作步骤写进手册;
    新加入的运维人员,能通过手册快速上手,不用反复问人。